近年來,干部離退休后大部分人住在城里安享晚年。然而,離休干部張計生同志離休后,心系百姓,定居農(nóng)村,繼續(xù)發(fā)揚艱苦奮斗的精神,幾十年如一日,和村民共同建設家鄉(xiāng)。他離而不休,為村民做好事、辦實事,踐行了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為人民奮斗終身的人生價值觀。
張計生同志1926年出生于保德縣夏柳青村一戶窮苦農(nóng)民家庭,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,生活非常困難,7歲時父母忍痛把他寄養(yǎng)給炭峪溝村一戶較富裕的農(nóng)民人家。張計生14歲就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,16歲時就參加了村里的民兵組織。他思想進步、工作積極、有膽有識,組織上讓他擔任民兵中隊長,領導一個行政村十多個自然村的民兵參加抗日工作,并于194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從1943年至1949年的七年中,他先后參加過抗日戰(zhàn)爭、解放戰(zhàn)爭,參加過解放府谷縣和榆林的戰(zhàn)斗。他不怕苦、不怕死,用擲彈炮消滅敵人是他的拿手活兒。
新中國成立后,他先后在曹虎公社、橋頭公社任公社主任;在保德縣鐵廠任過黨支部書記,后又調(diào)縣信訪局工作。1979年主動申請?zhí)崆巴诵?,后又按政策改為離休。
炭峪溝村自古以來泉水汩汩,煤炭遍地。近年來,由于煤炭開采,致使水位下降,泉眼干涸,人畜吃水要到十里遠的橋頭村買。張計生回村后,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,他跑遍該村的溝溝岔岔,和群眾探討解決人畜吃水辦法。根據(jù)村里的河溝夏秋兩季水旺、冬春缺水的特點,決定秋末在河里打壩蓄水。說干就干,在他回村的當年秋天就動工,他積極投資,群眾義務投工,在村里的陽畔河打起了高2米、寬3米、長10米的攔河壩。清澈的水蓄滿大壩,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畜用水問題。為了徹底解決全村人吃水難問題,他和村干部多次到縣里找有關部門反映,請求打深井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他和村干部的努力爭取下,于2012年由縣里投資,水利局施工,經(jīng)過10多個月的緊張鉆探,打出了一眼500多米的深井,清澈甘甜的井水噴涌而出,全村人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。
1983年國家頒布了鼓勵個人承包荒山荒坡、治理小流域的政策。張計生打心眼里高興,他想,要想把小溝變成旱澇保收的瓜果蔬菜溝,就必須從治理小流域入手,植樹種草,增加植被,徹底根治洪水侵害。
搞小流域治理,必須根據(jù)地形特點和水土流失的原因作出規(guī)劃,按規(guī)劃施工。每天天不亮,村民們還都沉浸在甜蜜的夢鄉(xiāng)之中,他就來到了小溝,開始了一天的勞作。中午顧不上回家吃飯,也顧不上休息,讓一只胳膊殘廢的老伴給他送飯,草草吃了飯,又開始勞動,一直到天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。平時他一人干,只有在植樹搶栽時才叫家人幫忙。
夏天雨季,他從坡的頂端向下,每隔2米用鐵鍬鏟出1.5米寬、外高里低的水平階,在水平階上每隔2米挖一個魚鱗坑,雨季用來蓄水,栽樹時作為樹坑。在支溝打壩蓄水,以備澆樹。他從縣苗圃買回楊樹苗6000余株、榆樹苗7000余株栽上,全部成活。他還在不適宜栽樹的陡坡上種上了檸條和灌木,在坡頂端的平整地上種上了苜蓿。真是因地制宜,見縫插針。
經(jīng)過20多年的艱苦治理,現(xiàn)在的小溝大變樣:流域治理改變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土不下山,水不出溝。山頂綠草茵茵,坡上大樹遮蔭,蔬菜旱澇保豐,瓜果飄香誘人,把個小溝裝扮得妖嬈迷人。
為了解決吃蔬菜問題,他在村西下塔子,開山鑿石、壘堰墊地,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(zhàn),修出了半畝人力澆灌的畦地。種上了茄子、西紅柿、黃瓜、香菜、豆角等多種蔬菜。在他的辛勤培育下,蔬菜年年豐收,除自家吃外,剩余部分送給學校老師和村民吃。
改革開放后,村里實行了土地承包責任制,村民棄耕經(jīng)商或進城打工,村里學校的廁所無人清理,張計生便主動承擔起清理廁所的任務,他經(jīng)常打掃廁所、清理糞便,讓廁所保持干凈衛(wèi)生。
炭峪溝地處高低不平的山谷里,一遇山洪暴發(fā),沖毀嚴重,道路泥濘。每次下雨后,張計生就拿著鍬镢等工具,挽起褲腿赤著腳,轉(zhuǎn)遍全村檢查,有沖毀的路段馬上修復。平時看到村里的街道不干凈了,他就打掃清理,使村子的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保持干凈整潔。
他領的離休費雖多,但子女們都是農(nóng)民,需要他的幫助,孫子們上學全靠他支持。平日他和老伴衣著儉樸,粗茶淡飯。但村里人看病、辦事急用錢時,只要開口向他借,他寧肯自己困難,也從不怠慢鄉(xiāng)親。由于兒孫多,家里的房子不夠住,他和老伴借住在別人家的破窯洞里。兒女們和村里的人勸他到縣城居住,他婉言謝絕,并說:“咱從小生在農(nóng)村,長在農(nóng)村,住在城里游手好閑不習慣,和村里人住在一起很自在,每天做上些營生才是享福哩!”他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,到了耄耋之年仍然閑不住,拄著拐杖一如既往地為村里做好事,直到92歲離世。
張計生幾十年如一日做了些平凡小事,但卻體現(xiàn)了一個共產(chǎn)黨員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為人民奮斗終身的思想境界。他扎根農(nóng)村、離而不休、心系村民的事跡,全村人有口皆碑。 (張振厚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