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的火燒龍表演為春節(jié)增添了喜慶的氛圍。 重慶市大足區(qū)委宣傳部供圖
北京首個AI主題科技廟會上,人形機器人玩轉“京劇”和“變臉”,吸引大批游客駐足觀賞;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古城的新春燈會,科技感與夢幻感交織,造就了一步一景的奇妙畫卷;湖北省漢口江灘三陽廣場上空,1000架無人機“變換舞步”,為市民獻上花式新年祝?!?/p>
作為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(jié),2025年的春節(jié)可謂是科技味兒十足,被網友稱為“賽博春節(jié)”。從備受好評的2025年春晚到春節(jié)期間各地特色民俗活動,從線上“AI中國年”系列春節(jié)文化活動到線下沉浸式非遺體驗,無一不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和滿滿的科技范兒。
“今年春節(jié),VR/AR、全息投影、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傳統(tǒng)民俗撞了個滿懷,迸發(fā)出AI拜年、智能廟會、機甲醒獅等春節(jié)潮流新玩法,不僅重塑了春節(jié)儀式感,還向世界展現了‘中國年’的浪漫與魅力。”中央民族大學教授、中國民間文藝家協(xié)會副主席林繼富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視覺奇觀 非遺表演煥新生
“城南龍燈有700多年歷史,隨著制作技術的不斷革新,現在的龍燈越來越精致輕巧,龍燈表演也別具特色?!贝汗?jié)期間,記者在江西省南昌市城南龍燈基地看到,由江西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史克濱制作的“科技版”城南龍燈,在煙火的氤氳中散發(fā)著十足的科技味兒。
為讓城南龍燈表演更符合現代美學需求,史克濱帶領團隊創(chuàng)新制作形式,用工程塑料代替?zhèn)鹘y(tǒng)的竹木材料搭建骨架,以LED燈取代傳統(tǒng)蠟燭,并使用電子打火的冷煙花裝置,讓不點蠟燭的龍燈也能“噴火”,同時推動龍燈出口至美國、法國等地,實現城南龍燈表演“云游四?!?。
在山東省鄒城市,有著百年傳承歷史的非遺——火虎表演,也以全新面貌迎接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(jié)。火虎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周長來將傳統(tǒng)表演道具材料改良為阻燃碳纖維材料,將火藥捻子改用冷光煙花,并與無人機燈光秀配合,為市民呈現出了新舊融合的火虎表演視覺盛宴。
在2025年春晚眾多表演中,《秧BOT》無疑是最出圈的節(jié)目之一。搭載先進AI算法等技術的16臺人形機器人H1,穿著大花棉襖,跟隨著秧歌音樂節(jié)奏,整齊地變換舞步,零失誤完成一系列扭腰、踢腿、轉手絹等高難度動作,甚至能輕松駕馭人類難以完成的反向甩手動作,引發(fā)國內外觀眾熱議。
“技術加持下,常見的表演有了新的呈現形式,一些鮮被關注的非遺也能融合著科技元素而重新進入大眾視野,煥發(fā)新生?!焙贾萦顦淇萍加邢薰臼袌鼋浝韺O寶巖告訴記者,H1是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,未來將繼續(xù)嘗試與更多動作類非遺表演融合,創(chuàng)造出新的視覺奇觀。
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李瑞遠向記者介紹道,以往多用于工業(yè)和游戲領域的VR等技術與非遺、民俗的完美融合,是技術應用不斷接地氣的體現,有助于大眾加深理解和認同,“科技與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(jié)‘雙向奔赴’,開啟了最具科技感的年味游?!?/p>
潮玩體驗 虛實融合跨古今
“智慧電子導覽,讓我坐在游船上就能快捷瀏覽兩岸景觀;全息立體成像,讓我裸眼穿越回千年前包拯斷案現場?!贝汗?jié)期間,天津游客孫先生來到河南省開封府景區(qū),沉浸式體驗開封市首個全息偵探劇目《閘口盤車案》表演。他告訴記者,虛實交互的舞臺上演繹著驚心動魄的謎案,一會兒真人演員與數字演員刀劍搏斗,一會兒游客又與“包大人”共同斷案解謎,“充滿了未來感與科幻色彩。”
記者了解到,《閘口盤車案》表演依托全息立體成像、裸眼3D視效以及虛擬現實交互等前沿科技,創(chuàng)造了全方位、重沉浸、超感官的潮玩體驗,讓游客在古與今的瞬時跨越中感受宋韻文化。
“科技賦能,催生了古都文旅新活力?!遍_封市副市長肖文興表示,近年來,開封不斷創(chuàng)新數字智能服務新模式,解鎖更多“科技+文旅”發(fā)展形式,不斷營造沉浸式文旅新場景,有效地將“流量”變“留量”。
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(yè)園里,《古蜀》VR大空間探索展讓游客瞬間穿越時空回到古蜀時期,身臨市井街道聆聽商販叫賣聲、與古蜀先民互動對話;在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(qū)“大夢·紅樓”沉浸式主題展上,游客快速“入戲入夢”,既能與“曹雪芹”對月吟詩,也可與“賈寶玉”飛花傳令。
林繼富認為,在春節(jié)期間,VR/AR技術以及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發(fā)展達到了新高度,不僅打破了文化呈現的時空限制,讓體驗者沉浸式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在“原生”環(huán)境中的魅力,還在數字空間中逐步建立起了文化認同,在汲古潤今中激發(fā)文化體驗新形式。
雙輪驅動 賽博春節(jié)味更濃
春節(jié)期間,北京市海淀區(qū)新春科技廟會成最火爆的網紅打卡點之一。仿生人形機器人變身財神爺送上“財運亨通”祝福、機器人樂隊演奏《金蛇狂舞》樂曲、AI機器人為游客制作糖人和甜品……70多項AI應用場景落地,不少游客直呼“未來已來”“賽博春節(jié)太過癮”。
同一時間,山東省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也是熱鬧不已。從正月初一開始,參觀者絡繹不絕,70余場戲劇、曲藝、武術等演出幾乎是場場滿座,最受歡迎的“過門筏剪紙”連續(xù)補了4次原材料。
“我們的‘流量密碼’就是場景再造、技術賦能以及情感聯結,讓文化‘開口說話’、讓老手藝重新成為春節(jié)記憶?!迸R沂城建集團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蘇韌表示,如今,科技與非遺的“牽手”已超越工具層面,成為了重塑文化傳承的底層邏輯,也喚醒了沉淀至今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基因。
李瑞遠表示,今年,多地的春節(jié)年俗活動刮起了“賽博風”,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大餐讓老百姓既享受到了濃郁的年味,又親身感受了最新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。未來,文化傳承和科技賦能的雙輪驅動將更加強勁,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會更加廣泛,科技型企業(yè)、社會組織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跨界合作也將成為發(fā)展新態(tài)勢。
“但要認識到,科技賦能文化傳承的同時,文化傳承也在反向激活科技的文明屬性?!绷掷^富認為,從四足機器狗輔助人類表演,到今年人形機器人成為演出主角,文化呈現的現實需求有效地加快了相關技術研發(fā)進程,推動了技術應用精準落地,有效防止了因技術異化而導致的文化空心化,持續(xù)推動“賽博春節(jié)”味更濃。(王姍姍 王延斌 魏依晨 孫越)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